
作者:李昌平
我们乡建院有100号人马,为乡村综合发展提供系统性的专业化的服务。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第一线跑,不在农村就在去农村的路上。
最大的感受是:精准式扶贫是基层的头号政治任务,对基层干部的压力很大。
精准式扶贫的投入巨大,大部分投入用于了所谓的产业扶贫。而产业扶贫又是以发展农牧生产为主。有好多的县市区,突然之间增加了数千个、数万个蔬菜大棚,或者增加数万亩、数十万亩规模化种植。政治化的生产运动,增量巨大!
我很早就担忧精准式扶贫好心办坏事,写过一系列的建设性的文章,但精准式扶贫扩大生产所产生的增量即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还是在我的意料之外。
我们知道,许多农产品供求平衡之后,产量每增加10%,价格下降30%以上。这是农产品价格弹性系数偏低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就农业而言,增产减收对农民的打击往往大于减产减收对农民的打击。
突然来了一个政治性的精准式扶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突然来了一个巨大的增量投入农业生产,这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灾难性后果。我预计,国内农产品价格、特别是蔬菜瓜果(如果没有大的天灾),会出现大规模的、甚至全局性的增产减收,有很多农产品的生产者将出现亏损或者严重亏损。很多地方的精准式扶贫,精准扶持少数人脱贫致富不仅不能实现,反而造成更多人的返贫。这可能是决策者始料不及的! 有太多的干部不懂一个简单的道理——农民生产性收入从90年代开始一直是下降的趁势,总体上而言,在农民高度分散的情况下,靠发展生产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只会导致农民收入更低。
要想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绝不能靠盲目发展生产,只有两个途径:
现在阶段,组织农民不能靠资本家,如果靠资本家组织农民是拿羊喂豺狼。再组织农民只能要靠村社内置合作互助金融,通过村社内置合作互助金融把农民组织到村社共同体之中,形成内置金融村社联合社新体系——党领导下的“新农协”。也只有内置金融村社联合社新体系建立起来了,农民才能追求生产性收入的增长——由追求产量增长收益转向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只有农民的组织强大了,精准式扶贫才能做到精准。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突破两大瓶颈:组织供给无效、金融供给无效。村社内置合作金融,一举两得!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动力的源泉。
希望有关方面重视政治化的精准式扶贫扩大农产品产品后、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做好应对预案:
第一,政府拿钱把局部过剩的农产品买下,埋入地里做肥料。千万不要干类似“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号召全民吃爱心土豆的蠢事”和“财政奖励销售大户”的蠢事。这只会增加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对进口加以管理;
第三,鼓励减少盲目性生产;
第四,提供农民组织化程度。
——————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粮食银行
河南都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管委 会创业中心。
赵传慧 13383837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