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笔 | 石衣 《农业机械》杂志特邀记者
毋庸置疑,最近农机行业的热门话题很多,对于粮食烘干该怎么搞这个话题,不少做烘干机的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法,真可谓众说纷纭。
关于发展粮食烘干机的现状、需求及难点
粮食烘干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据中联重科重机公司副总经理李孝高介绍,在我国高达5亿吨的粮食产量中,每年因为收获后的晾晒、储运、加工等损失高达18%,而这一数字在世界3%的损失相比差距十分巨大。
李孝高还指出,我国平均每年因谷物来不及晾晒等因素产生霉变、发芽等损失超过21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如果折算成现金的话,差不多在200亿元以上。
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干燥。在刚刚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中,农业机械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而且还特别指出,我国将重点发展粮、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储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现金农机装备。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发展粮食干燥机械,似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为本次论坛的主要组织者,湖北省农机局副局长皮少成更是深有体会。
皮少成指出,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粮食干燥机械的研究,60-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粮食烘干机械化,70-80年代烘干机向高效、优质等方向发展,90 年以后粮食干燥设备已经达到系列化、标准化。
“粮食干燥机械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都比较普遍。我国台湾地区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岛90%的农户购买了干燥机。”皮少成如是说。
随着烘干机烘干能力逐渐向大吨位发展,我国台湾出现了许多专门为烘干粮食的企业,烘干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粮食烘干问题,农户不再拥有烘干机,稻谷收下来直接卖给粮食烘干企业。
皮少成指出,我国大陆地区粮食烘干机械发展虽有近 30 多年不断探索的历史,全国已发展有 500 多家生产企业,但产量都不大,技术含量低,成熟机型不多,产品种类少,而且耗能高,自动化水平低,缺乏适合农机专业户、种粮大户及村组使用的多功能烘干机械。
同时,皮少成还进一步指出,全国现有谷物烘干机械9万多台且保有量以年均15.6%的增幅快速攀升,但每年机械烘干粮食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机械谷物烘干占总产量的95%左右,我国烘干机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于粮食生产发展需要。
湖北率先寻求突破
在全国对粮食烘干似乎束手无策的时候,湖北省率先打开局面。
“农业部农机化司不断加大对粮食烘干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单机补贴的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2万元,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皮少成在发言时指出。
皮少平告诉记者:“去年6月我们在仙桃市举办了第一届全省粮食烘干与粮食安全论坛,会后各级农机部门的积极推动,全年共投入中央补贴资金2600余万元,带动农民购置了24家企业各类烘干设备740余台,其中仙桃、大冶、江陵、京山、黄梅等地发展尤为迅速。”
据湖北省农机推广总站苏仁忠透露,湖北全省粮食烘干机械保有量达到了1700余台,理论烘干能力120万吨(去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约2600万吨)。
但即便如此,湖北省的烘干机械化水平仅为4.6%,远远滞后于耕整、播种、收获等环节,成为制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最薄弱的一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危及粮食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皮少成呼吁,湖北省各级农机部门要针对干燥设备现状,强化推进措施,加快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达到甚至赶超10%的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模式”成功原因
经过这两年的大力推广,湖北省在粮食烘干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总结湖北省成功的经验,李孝高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领导重视。湖北省各级领导,尤其是以省市县农机局、汉川市委、市政府为代表的众多领导对粮食烘干工作高度重视,并且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着粮食烘干。
其次是政策支持。湖北省是国内第一批对粮食烘干机实施敞开补贴的省份。大幅降低了烘干机的购置门槛。
最后是省情适合。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地形地貌、环境气候、耕作制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全国的缩影。在湖北发展粮食烘干对全国都有示范意义。
因为李孝高所说上述因素,用户购买粮食烘干设备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加。荆门钟祥市磷矿镇李顺清,原来是做化工的,看到粮食烘干这块市场很好,就决定上马烘干机。
在这种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多重利好下,极大地调动了用户参与粮食烘干项目中来。记者随机采访7位用户,大多数都和李顺清的想法相似。看来,“湖北模式”成功的原因,李孝高所言切中要害。
发展什么样的烘干机
政策利好,市场需求,万事俱备,却还欠着“好机器”这样的一阵“东风”。发展什么样的烘干机?这一直是粮食干燥面临的头疼问题。
李顺清告诉记者,他看过不少牌子的烘干机,虽然价格便宜,但大多数质量不可靠,甚至出现明着价格低的情况。记者之前也听说过,安装费、热风炉都要单独算钱的情况。
即便是产品可靠性上来了,但在节能和烘干质量上,也很难保证,这是个技术难点。
粮食干燥领域著名技术专家、武汉轻工业大学教授刘启觉教授指出,从国外先进经验来看,烘干机从横流式向横混流式发展,从低端向高端发展是明显的趋势。
李孝高则认为,发展什么样的粮食烘干机,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粮食烘干设备?毋容置疑是更高效、更可靠、更节能的烘干机。
依然还有难题
开创性的产品,确实能够有效降低烘干成本,但粮食烘干机其实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烘干体系建设。
虽然粮食烘干机市场目前比较混乱,门槛很低,而且产品良莠不齐。但这些问题都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升级,得到逐步解决。但粮食体系问题,是一个大难题。
著名农机行业专家高元恩此前向记者表示,粮食烘干和甘蔗收获一样,都是系统工程,难点并不完全在机械上,更重要的是体系问题。
甘蔗收获,是以糖厂为核心的加工体系,如果糖厂不能很好的运转,但甘蔗收获也会很难。粮食烘干也是一样,烘干成本等制约因素,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市场。所以,粮食干燥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解决体系问题。
【来源:农业机械】
——————
关键词:粮食烘干
河南都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管委 会创业中心。
赵传慧 13383837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