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时兴“互联网+”,因为这个概念是由国家总理提出来的。因此,各行各业在追捧“新常态”的同时也必头顶“红宝书”大谈互联网+!
每个企业都赶着潮流追逐“互联网+”,那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呢?很多企业家和老板心里其实都一知半解,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大佬们是怎么说的:
官方版:“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马化腾版:“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马云版: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李彦宏版:“互联网+”计划,我的理解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的模式。这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的增加,现在渗透率已经接近50%。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互联网在其他产业当中能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旦结合的话,就变成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尤其是O2O(线上到线下)领域,比如线上和线下结合。
雷军版: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互联网+”,意思就是怎么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
看完这些大佬的话,好像太过于精炼而导致无法理解,那么我们详细的来区别一下。编者认为,区分“互联网+”和“+互联网”,首先要确认两点:
● 互联网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工具还是目的?
● 互联网对你的企业产生的作用是改进还是颠覆?
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对自己的传统业务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进行渐进式变革的,这属于+互联网,互联网起到的作用是改进和加强竞争力;把互联网当作核心业务,创造出新的业态,新的业务模式的,这属于互联网+,互联网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颠覆。
那如何检视和辨别自己的企业属于哪一者?
首先,两者站位不同。“互联网+”更多强调“逆袭创新”。大体而言,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向商业的逆袭,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向金融业的逆袭,互联网传媒是互联网向传媒业的逆袭……这种由“新”向“旧”的突入式扩张,已经造成了强烈的震撼,而且这也许只是开始。
“+互联网”则更多强调“顺势创新”。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主要是传统行业以既有业务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会轻视对互联网的利用。很多大中型企业虽然面对媒体比较低调,但实践中也已在“智能化工厂”、“大量订制”等方面摸索良久了。
其次,两者优势不同。“互联网+”有新技术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和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容易产生爆发性增长。互联网技术是基础,再加上其优惠的价格、便捷的操作、舒适的体验,足以赢得巨量消费者。如果再在体制机制上做一点突破,其爆发力往往令互联网企业自己也始料未及,比如,在利率管控的大背景下,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就能以资金回报率上的小小差异,把原本在银行的庞大存款吸引过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争议。
相对而言,“+互联网”拥有的是存量优势、行业标准优势和公信力优势。一方面迫于外部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压力,一方面迫于内部问题导向的压力,传统企业正热情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服务客户的能力。这一块虽然舆论声势不大,但其势力版图并不小。从国际上看,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都可以大致归为“+互联网”的阵营。
再次,是主导者差异。根据上述两个不同支点推论,“互联网+”的主导者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从技术、商业模式、资金、人才等方面看,都是互联网企业主导着融合进程。“+互联网”则正好相反,主要是传统企业在主导着融合进程。
总之,“互联网+”的概念,经过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但这并不表示“+互联网”不应该被重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二者形式上是一体的,本质上是相通的;另外,从发达国家情况看,他们非常看重“+互联网”,如德国高度重视工业4.0,美国特别倡导工业互联网,日本关注科技工业联盟,由于中国存在巨大的制度创新压力和空间,需要引入新的制度创新型力量充当催化剂,所以,“互联网+”才以其体制机制灵活创新的优势脱颖而出。即便如此,为了盘活庞大的既有产业优势,写好“+互联网”这篇文章也相当重要,只有成功启动这支重兵,才能下好“互联网+”这盘大棋。
——————
关键词:粮食银行
河南都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管委 会创业中心。
赵传慧 13383837283
